磨削原理

2021-08-16

研究磨具与工件在磨削加工过程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及其内在联系的一门学科。磨削原理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磨屑形成过程、磨削力和磨削功率、磨削热和磨削温度、磨削精度和表面质量、磨削效率等,目的在于深入了解磨削的本质,并据以改进或创造磨削方法。  磨削原理的研究始于1886年,美国的C.H.诺顿和C.艾伦合作研究砂轮和磨削过程,20年之后制订出正确选择砂轮类别和砂轮速度的原则;同时发现为了提高磨削效率和精度,必

  研究磨具与工件在磨削加工过程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及其内在联系的一门学科。磨削原理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磨屑形成过程、磨削力和磨削功率、磨削热和磨削温度、磨削精度和表面质量、磨削效率等,目的在于深入了解磨削的本质,并据以改进或创造磨削方法。

  磨削原理的研究始于1886年,美国的C.H.诺顿和C.艾伦合作研究砂轮和磨削过程,20年之后制订出正确选择砂轮类别和砂轮速度的原则;同时发现为了提高磨削效率和精度,必须对砂轮进行平衡,并在磨削过程中正确地修整砂轮(见砂轮修整)和使用切削液。1914~1915年,英国的J.格斯特和美国的G.奥尔登对磨削用量、磨屑大小和选择砂轮等问题又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此后,磨削原理的研究不断深入。在磨屑形成方面,德国的K.克鲁格对砂轮上磨粒与工件的接触弧长和影响单颗磨粒的切深的因素进行了几何计算和研究在1925年提出了研究报告。德国的M.库莱恩和G.施勒辛格尔以及日本的关口八重吉等人对磨削力作了研究,在20年代末至30年代先后提出了磨削过程中影响磨削力的诸因素,并使磨削力的测量技术不断发展。从30年代起,随着测量磨削表面温度实验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有关磨削热的理论研究。对于砂轮磨削性能的理论研究导致一系列新型高速砂轮的出现发展了砂带磨削。由于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磨料的应用,磨削原理又得到新的发展。70年代以来,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磨削的微观过程和超精密磨削的机理作了深入的分析。

  磨屑形成过程

  磨粒在磨具上排列的间距和高低都是随机分布的,磨粒是一个多面体,其每个棱角都可看作是一个切削刃,顶尖角大致为90°~120°,尖端是半径为几微米至几十微米的圆弧。经精细修整的磨具其磨粒表面会形成一些微小的切削刃,称为微刃。磨粒在磨削时有较大的负前角(见刀具),其平均值为-60°左右。磨粒的切削过程可分3个阶段。

相关文章

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利用金刚石的力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人体接受生物医学植入物的方式可能得到根本性改善。来自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地涂覆了带有金刚石的3D打印钛植入物。  这是3D打印金刚石植入物用于生物医学和骨科的--涉及人体肌肉骨骼系统的外科手术。尽管钛可为医疗级别和患者特定的植入物提供快速、准确和可靠的材料,但我们的身体有时会拒绝使用此材料。这是由于钛上的化合物,阻止组织和骨有效地与生物医学植入物相互作用。人造金刚石为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物美价廉的解决方案。  这项突破是由生物医学工程师KateFox博士及其在RMIT工程学院的团队取得的。涂层是通过微波等离子体工艺在墨尔本纳米制造中心制造的。钛支架与金刚石相结合,形成生物材料。“这项技术推出还需要好几年的时间,在病人可以使用之前,需要采取很多步骤,”Fox说。“但我们所做的是,这是一次漫长而不可思议的旅程中的关键一步。”  博士研究员AaqilRifai正在与福克斯合作研究这项新技术,“金刚石是非常有效的,因为碳是人体的主要组成部分。碳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生物相容性,”Rifai说。“我们的身体很容易接受金刚石,并将其作为复杂材料界面的平台。”  除了骨科外,金刚石还被用于包覆心血管支架--帮助保持心脏动脉畅通的导管--以及仿生学和假肢。目前,研究人员正集中精力研究如何将这项技术应用于骨科。  “3D打印是现代一场突破性的革命。通过3D打印,我们可以设计出特定的医学级植入体。该技术快速、准确、可靠,省力。”Rifai说:“3D打印的扩展性正在迅速增长,因此我们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金刚石涂层将在骨科中变得越来越普遍。”  金刚石是自然界存在的特殊材料之一,具有硬度、低摩擦系数、高弹性模量、高热导、高绝缘、宽能隙、高的声传播速率以及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等,如下表。虽然天然金刚石具有这些的特性,但是它们一直仅仅是以宝石的形式存在,其性质的多变性和稀有性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而洛阳誉芯金刚石制备的CVD金刚石膜将这些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集一身,且成本较天然金刚石低,能够制备各种几何形状,在电子、光学、机械等工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021-08-16


给我们留言吧

我们始终秉承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期盼与您携手并进,互利共赢,共创辉煌!

提交留言

*注:请务必信息填写准确,并保持通讯畅通,我们会尽快与你取得联系